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做正颌手术?除了费用高,术后2年修养期、咬合反弹风险才是关键

投稿人:整容天下

导读:“医生,我的脸型有点凸,是不是得做正颌手术?”门诊室里,25岁的小李拿着手机里的明星照片,满脸期待地问。医生翻开她的CT片,叹了口气:“你这只是牙性前突,戴牙套就能解决,真没

“医生,我的脸型有点凸,是不是得做正颌手术?”门诊室里,25岁的小李拿着手机里的明星照片,满脸期待地问。医生翻开她的CT片,叹了口气:“你这只是牙性前突,戴牙套就能解决,真没必要挨这一刀。”类似场景在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屡见不鲜——许多人因对“美貌焦虑”的过度放大,将正颌手术视为“变脸捷径”,却忽略了这场手术背后隐藏的风险与代价。

正颌手术原理与对比展示动画图


一、正颌手术:不是“变漂亮魔法”,而是高风险医疗行为

正颌手术全称“正颌外科手术”,通过截断、移动颌骨并重新固定,矫正上下颌骨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(如地包天、天包地、偏颌等)。它本质是解决功能性问题的医疗手段,而非单纯的“美容手术”。但近年来,社交媒体上“换头式”病例的传播,让不少人误以为它能“一键美颜”,甚至主动要求手术。

医生为何劝退?

“90%的询问者根本不需要手术。”北京某综合医院口腔科主管王医生透露,“很多人只是牙槽骨轻微突出,或因牙齿排列问题导致脸型不协调,通过正畸(戴牙套)就能改善。正颌手术属于四级手术,风险等级与开颅、心脏手术相当,非必要绝不推荐。”

正颌手术步骤图示

二、费用高只是门槛,术后2年修养期才是“持久战”

正颌手术的费用常被患者视为头一道“劝退线”,但比起经济成本,更漫长的是术后修养的身心煎熬。

费用明细:一场手术可能掏空普通家庭积蓄

单颌手术(仅上颌或下颌矫正):30000元—50000元起

双颌手术(上下颌同时调整):50000元—80000元起

复杂畸形(如面部不对称+颌骨重的错位):80000元—100000元起

以上费用仅包含手术费,若在一线城市综合医院由比较有名医师主刀,费用可能翻倍。此外,术前需进行CT、三维重建等检查,术后需配合1—2年正畸治疗(费用约20000元—30000元),总花费常超10万元。

修养期:从“包子脸”到“正常生活”,至少2年

术后修养分为三个阶段,每个阶段都充满挑战:

急性期(1—2周):面部肿胀如“包子”,疼痛感强烈,需依赖止痛药;只能进食流食(如牛奶、米汤),说话含糊不清;需24小时佩戴头套固定颌骨,睡眠质量极差。

骨愈合期(2周—6个月):肿胀逐渐消退,但咀嚼功能受限,只能吃软食(如豆腐、鸡蛋羹);需定期复查颌骨固定情况,避免钛板移位;张口训练痛苦不堪,许多人因怕疼放弃,导致关节僵硬。

功能修养期(6个月—2年):咬合关系逐步稳定,但需长期佩戴保持器;饮食从软食过渡到正常食物,但硬物(如坚果、螃蟹)仍需谨慎;面部肌肉因长期未正常使用,可能出现不对称或松弛,需通过改善训练改善。

“我术后1年还在吃软饭,咬苹果都要切成小块。”28岁的小张回忆,“更崩溃的是修养期不能大笑,朋友聚会只能强颜欢笑,感觉自己像个‘面具人’。”

正颌手术后的成效图片

三、咬合反弹风险:手术成功≠一劳永逸

即使熬过2年修养期,咬合反弹仍是悬在患者头上的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据统计,正颌手术后5年内咬合反弹率达15%—20%,主要原因包括:

生长发育因素:青少年的“隐形炸弹”

青少年患者因颌骨未完全定型,术后残留的生长潜力可能导致颌骨位置偏移。例如,16岁的小陈因“地包天”做手术,术后3年出现上颌后缩,需二次手术调整。医生解释:“青少年手术需严格评估生长潜力,否则可能‘白挨一刀’。”

不良口腔习惯:习惯比手术更难改

术后若长期偏侧咀嚼、咬硬物或口呼吸,会对颌骨产生异常压力,破坏手术结果。30岁的李女士因术后未戒掉“咬笔”习惯,导致下颌骨移位,咬合再次紊乱。“改习惯比做手术难多了。”她无奈道。

手术设计与操作:细节决定成败

若手术方案设计不合理(如截骨量不足或过多),或术中钛板固定不牢固,术后颌骨可能移位。某综合医院曾接诊一例双颌手术患者,因术中钛钉脱落,导致颌骨错位,需紧急二次手术。

遗传与疾病:不可控的“反弹催化剂”

极少数患者因遗传性颌骨生长异常或内分泌疾病(如甲状腺功能亢进),术后可能出现进行性颌骨发育过度。此外,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若未同步治疗关节问题,关节压力可能间接引发颌骨位置变化。

正颌手术后的形状

四、医生建议:正颌手术是“然后选项”,非“首要选择方案”

面对正颌手术的种种风险,医生普遍建议:优先尝试非手术方式,仅在功能重的受损时考虑手术。

哪些情况必须手术?

重的颌骨畸形导致咬合障碍(如无法正常咀嚼、发音不清);

呼吸问题(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);

心理问题(如因脸型极度自卑,影响社交与工作)。

手术前必做的“三件事”

多方面评估:包括全身健康检查(排除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禁忌症)、颌骨三维CT扫描、咬合模型分析;

正畸—手术联合治疗:术前需戴1年左右牙套调整牙齿位置,为手术创造条件;术后需继续正畸1—2年,稳定咬合关系;

心理建设:接受手术结果可能不如预期(如面部肿胀消退后仍不对称),并做好长期修养的准备。

正颌手术后的成效图片

正颌手术不是“变脸魔法”,而是一场需要勇气、耐心与经济实力的“持久战”。它或许能改善功能、提升自信,但绝非“一劳永逸”的解决方案。对于大多数仅因“脸型不够较好”而考虑手术的人,医生更建议:接受自己的独特性,或通过正畸、化妆等低风险方式微调。毕竟,健康的脸庞、自信的笑容,远比“较好”的颌骨更动人。

客服微信(点击添加)
xiaobeii6666

免费获取咨询

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

免费咨询

最新资讯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