额骨内推和磨骨有什么区别?内推需固定骨骼/磨骨仅打磨表层,适合脸型+手术流程详解

投稿人:整容天下

导读:“我这张脸要是能再窄点就好了!”朋友小林对着镜子捏了捏自己的下颌角,语气里满是无奈。像她这样对脸型不满意的人不在少数——有人觉得颧骨太高显凶,有人抱怨下颌角太宽显脸大。在

“我这张脸要是能再窄点就好了!”朋友小林对着镜子捏了捏自己的下颌角,语气里满是无奈。像她这样对脸型不满意的人不在少数——有人觉得颧骨太高显凶,有人抱怨下颌角太宽显脸大。在整形外科门诊里,额骨内推和磨骨手术是两类被高频了解的“改脸型”项目,但很多人分不清它们的区别,甚至误以为“磨骨=内推”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这两类手术的核心差异,从原理到适合脸型,再到具体操作流程,看完这篇你就能心里有数。

磨骨手术


一、核心原理:一个“移动骨骼”,一个“打磨表层”

如果把面部骨骼比作一栋房子的框架,额骨内推和磨骨手术的操作逻辑完全不同。

额骨内推:拆墙重组,精密移动

这类手术本质是“骨骼截断后重新定位”。以颧骨内推为例,医生会在颧弓根部至颞下颌关节前方的位置截断颧骨,将截断后的骨块向内推移,再用钛板钛钉固定(类似用螺丝把移位的家具重新拼回去)。这种操作能直接减少面部横向宽度,比如把“方脸”变成“窄长脸”。如果是下颌骨内推(常用于改善突嘴或地包天),医生会从口腔内切口暴露下颌骨,沿设计线劈开下颌支与体部,将远端骨段向后推移至预定位置,用钛板螺钉固定——相当于把“前突的下颌”往回“拉”到正常位置。

磨骨:表面打磨,微调轮廓

磨骨手术更像“细琢”。医生通过口腔内或耳前小切口,用高速旋转的磨头(类似电动砂纸)对下颌角、颧骨等部位的骨骼边缘进行微量打磨,去除表层骨质。比如下颌角磨骨,会把棱角分明的“方形下颌”磨成圆润的弧线;颧骨磨骨则能降低颧骨高度,让正面轮廓更柔和。这种操作不涉及骨骼截断或移动,只改变骨骼表面的形态。

削骨磨骨示意图

二、适合脸型:内推“大刀阔斧”,磨骨“细琢”

选手术就像选衣服,得看“版型”合不合身。这两类手术对应的脸型差异,用一句话总结就是:内推适合需要整体缩窄或移动骨骼的“大骨架脸”,磨骨适合局部骨骼突出但不需要大幅调整的“小问题脸”。

适合额骨内推的典型脸型

1. 颧骨高凸+脸型宽大

如果你正面看颧骨像“两个小山包”,侧面看颧骨到下颌角的距离过宽(比如常见的“菱形脸”),内推能直接把颧骨向内移动,减少面部横向宽度,让脸型从“菱形”变“椭圆”。

2. 下颌角宽大+突嘴/地包天

下颌骨内推常用于矫正颌面畸形。比如突嘴的人,下颌骨整体前突,内推后能把下颌“拉”回正常位置,改善咬合功能的同时让脸型更协调;地包天患者则通过内推下颌骨,让上下颌关系修养正常。

3. 面部骨骼发育过度导致的“大脸”

有些人天生面部骨骼粗壮,比如下颌角肥大、颧骨过宽,这类“大骨架脸”单纯磨骨结果有限,内推能更深度地缩窄脸型。

适合磨骨的典型脸型

1. 下颌角棱角分明

如果你侧面看下颌角像“直角”,正面看脸型偏方,磨骨能把棱角磨成圆润的弧线,让脸型更柔和(比如从“国字脸”变“鹅蛋脸”)。

2. 颧骨轻微突出

颧骨只是轻微高凸,但不需要大幅缩窄脸型的人,磨骨能降低颧骨高度,改善正面轮廓的流畅度。

3. 梯形脸或局部骨骼不对称

比如太阳穴凹陷+颧骨突出形成的“梯形脸”,或一侧下颌角比另一侧更宽,磨骨能针对性调整局部骨骼,让脸型更对称。

磨骨前后对比动画图

三、手术流程详解:内推像“拼乐高”,磨骨像“打磨家具”

了解原理和适合脸型后,具体手术怎么做?咱们分别拆解。

额骨内推手术流程:截骨、移动、固定

1. 术前准备:精密设计是关键

医生会先通过三维CT扫描你的面部骨骼,测量颧骨宽度、下颌角角度等数据,用计算机模拟手术结果,确定截骨线位置和移动距离。比如颧骨内推,通常需要计算内推3-5毫米后的面部比例是否协调;下颌骨内推则要确保移动后咬合关系正常。

2. 麻醉与切口:全程“睡着”操作

手术采用全身麻醉(气管插管麻醉),确保你在术中不痛苦。切口藏在口腔内(颧骨内推)或下颌下缘(下颌骨内推),术后疤痕隐蔽。

3. 截骨与移动:像拆墙一样精密

以颧骨内推为例:医生用往复锯沿设计线截断颧弓根部和颧骨体部,将截断的骨块向内推移至预定位置(通常内推3-5毫米)。如果是下颌骨内推,则劈开下颌支与体部,将远端骨段向后推移,调整上下颌关系。

4. 固定:钛板钛钉“锁死”骨骼

移动后的骨块需要用钛板钛钉固定(类似用螺丝把移位的家具重新拼回去),防止术后骨骼移位。钛板钛钉是医用级材料,可长期留在体内,不影响日常活动。

5. 缝合与修养:术后需“娇贵”护理

术后口腔内缝合切口,外层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,减少肿胀。修养期需流质饮食2周(避免咀嚼影响骨骼愈合),3-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(防止钛钉松动)。骨愈合需3-6个月,期间需定期复查CT,确认骨骼位置稳定。

磨骨手术流程:打磨、塑形、修养

1. 术前设计:标记“打磨区域”

医生会用亚甲蓝在口腔内标记出需要打磨的骨骼范围(比如下颌角棱角处、颧骨突出点),确保操作精密。

2. 麻醉与切口:局部或全麻均可

小范围磨骨可用局部麻醉(比如单纯下颌角磨骨),大范围磨骨(如同时磨下颌角和颧骨)需全麻。切口同样藏在口腔内,术后无疤痕。

3. 打磨塑形:高速磨头

医生用金刚砂磨头(转速可达每分钟2万转)对标记区域的骨骼边缘进行打磨,去除表层骨质。操作时会不断用生理盐水冲洗,避免高温损伤骨骼或软组织。比如下颌角磨骨,会把棱角磨成圆润的弧线;颧骨磨骨则降低颧骨高度,让正面轮廓更柔和。

4. 止血与缝合:术后修养更快

打磨后用骨蜡止血,缝合口腔内切口,外层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。由于不涉及骨骼截断或移动,修养期比内推短——通常1周左右消肿,2-3周可正常饮食,1个月后基本修养自然。

磨骨前后对比图

四、风险与选择:内推风险高,磨骨更“温和”

任何手术都有风险,这两类手术也不例外。

额骨内推的风险:截骨时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(导致下唇麻木)、钛钉松动(需二次手术固定)、骨不愈合(罕见但严峻);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面部肿胀、张口受限(通常1-2周修养)。

磨骨的风险:局部血肿(术后冰敷可缓解)、神经暂时性麻痹(如颧骨磨骨可能损伤眶下神经,导致鼻翼麻木)、骨骼打磨过度(导致面部凹陷,需二次修复)。

面部磨骨前后对比图

如何选择?

如果你的脸型问题是“骨骼宽大”或“颌面畸形”(如突嘴、地包天),内推能更深度地解决问题;如果只是局部骨骼突出(如下颌角棱角、颧骨轻微高凸),磨骨更“温和”,修养更快。关键是要找有正颌外科资质的医院和医生——内推属于四级手术(较高端别),对医生技术要求极高;磨骨虽风险相对低,但操作不当也可能“毁容”。

从“大刀阔斧”的额骨内推,到“细琢”的磨骨手术,改脸型的核心是“适合自己的才是较好的”。别盲目跟风“网红脸”,先搞清楚自己的脸型问题,再选对手术方式——毕竟,靠谱变漂亮,才是整形较大的意义。

客服微信(点击添加)
xiaobeii6666

免费获取咨询

今日已有1243人获取咨询

免费咨询

最新资讯

更多